2024年05月20日

导航菜单

×

聚集体智慧,备精彩课堂 ——国际交流学院集体备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3-05 13:50:58
      2月26日至2月29日,国际交流学院大学外语教研室和专业英语教研室开展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本次活动以“组内备课”形式展开,共分5个课程组,采用“集体议课、主备构课”方法,相互观摩学习,加强教师相互合作与交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组1:教学活动引领 英语课堂增效
      该课程组是以23级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课程组围绕“如何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提高课效”展开。主备人杨璐璐“抛砖引玉”“理论先行”,就“教学活动”和“课效”两个概念进行教学理论层面梳理与分享,课程组6名教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评价、教学需求等不同角度分享了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助力课堂提质增效,包括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适宜度、活动评价的可测量度等,并以第一单元为例进行展示。副院长陈俊强调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头脑要有想法,心中要有思路,有“表”可循,有“计”可施,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地提升大学英语的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大学英语》课程组2:创新教学设计 提升教学质量
      该课程组以23级艺术类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如何创新”开展备课。主备人于贺巾老师从建构主义角度阐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将被动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课程组教师们结合第一单元听说、词汇、课文、语法、写作模块,进行了教学设计案例分享,采用ChatGPT赋能听说训练,提高对话准确性;结合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追求“dream job”的初心,融入思政;通过课堂游戏、讨论和四级考点让学生“动”起来,活用功能句型和思政主题写作。


       《大学英语》课程组3:凝心聚力研讨 共话课程思政
       该课程组以22级艺术类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主题展开集体备课。主备人王兵兵老师从宏观国家层面、中观社会层面、微观课程层面凝练融合思路,援引实例展现词汇、课文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课程组教师们通过古诗英译、习总书记报告讲话、航空航天实例等案例展示如何进行思政融入。在三个层面的融合思路下,确定本单元的思政点即科学精神、文化理解、家国情怀、政治认同与全球视野五个层级进行素材收集与融入,使其与语言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使用相关自然灾害与科技发展的案例有效引领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组4:聚焦学科融合 聚能携手同行
       该课程组以22级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聚焦“学科融合”,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主备人薛媛媛老师阐明“学科融合”的概念,详细解读了本课程的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重点、思政要点及可创新的课堂活动。课程组老师们系统性地分析了学生自身专业学科特点与英语语言学习特点,并分享了第一单元“同义词头脑风暴”、小组合作、有效的词汇积累与口语训练的创新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孟庆娟观摩四个课程组的集体备课并分别进行了点评,指出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既是发挥集体智慧更是博采众长,通过意见的交换和思维的碰撞,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经验交流,增强了教研室的凝聚力。
 
       《商务英语》课程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打造商务英语特色课程
       《商务英语》备课的主题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主备人吴诗钊老师结合第一单元的内容和国际人才英语考试要求,分享了她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课堂活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进行逐步推进,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建立民族自信,涵养家国情怀。张薇老师做了详尽的学情分析,从身边的商业现象和热门话题入手,开展角色扮演类商业模拟实践,寓教于乐,凸显课堂的实用性原则。


       专业英语教研室主任王莹莹就两位教师的教学分享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她指出,两位老师授课内容充实丰富,重点突出,举例生动形象,符合专业特色,对学生充满启发和指导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希望能进一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打造“知行合一、学用一体”的商务英语特色课堂。
        为期一周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为国际交流学院新学期的顺利高效开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聚众人智慧,集百家之长,共学、同研、共成长。